close

科技新觀/國光石化‧奇異果‧蝴蝶蘭

【經濟日報╱陳建仁】2011.05.23 04:02 am

不 容諱言,台灣經濟奇蹟一向是靠製造業締造。從早期民生工業到後來的高科技產業,台灣製造業靠著升級,利用相同的土地、能源、水源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。近期 國光石化投資案喊停,表示有一些根本觀念面臨改變,未來台灣恐怕已無高耗能、高耗水產業的發展空間,農業也一樣。台灣大量的水源用在農業部門,產值卻沒有 躍升,這表示農業恐怕過於粗放。

紐西蘭園藝研究所是運用科技與新商業模式發展農業的最好例子。這個研究所只研究三種產品:奇異果、紅肉蘋果、可偵測水果成熟度的變色貼紙。奇異果原生在大 陸叫做彌猴桃,光品種就有30多種。紐西蘭園藝研究所對大陸各品種的母株做基因定序,用基因選擇的方式進行交配育種。比傳統交配完成必須等到果樹長大確認 成果,基因選擇的育種速度可以快三到五倍以上。新品種育成後,紐西蘭馬上在全球進行品種註冊,豎立商業障礙。

他們的育種技術叫做多重基因雜結合子(multiple heterozygous)技術,採用兩個以上純種基因完全雜交,配出完美的子株。一般農民即使買了第一代子株,也不可能用子株去育種,因為用子株交配, 第二代孫株的基因組合可能會與第一代子株不同。為了控制完美的品質,農民寧可花錢直接向園藝研究所購買第一代子株種苗,每一顆苗都有生產履歷,都能賣錢, 這就是一種商業模式。

不僅是奇異果,全世界精緻農業另一個成功例子是荷蘭的鬱金香公司。荷蘭不斷推出新花種,每一年都有不一樣的流行。他不只賣花,還賣一顆又一顆的球莖,一年又一年的時髦新品種。

紐西蘭與荷蘭跟台灣一樣都是小國,他們的經驗顯示,研發、品牌、新商業模式才是台灣該做的事。台灣過去在農業投資,通常都專注在技術上,但缺乏商業模式, 上游研發到下游商業間有一個空缺,需要資金、人才與新科技的投入。台灣其實也不缺錢,缺的是如何把十億、二十億資金導入到精緻農業的商業模式上,建立起成 功的創新研發商業模式,讓整個產業有個爆發性躍升(quantum Jump)。

政府可以考慮對精緻農業進行鼓勵,譬如:用業界科專投入產學合作,政府可以擁有部分農業專利。紐西蘭園藝研究所是國家的,透過不斷研發具有外銷競爭力的新品種,維持產業優勢,確保小農的生計。台灣的農改場育種實力堅強,稻米、地瓜等糧食作物研究成果斐然。

但未來如何將這種研發能量導入水果、花卉、養殖漁業等經濟作物,運用最新的基因科技,找到新經濟模式,將成為當務之急。 

台灣的蝴蝶蘭、文心蘭都有世界領先地位,只要找對商業模式,台灣精緻農業絕對可以有奇異果般的潛力。

(作者是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。本專欄由台灣科技界領導人輪流執筆,每兩周的周一見報,希望促使台灣科技能量再躍升、擴散。)

【2011/05/23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 

本文引用網址:http://udn.com/NEWS/FINANCE/FIN3/6353014.shtml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南園藝花卉工會 的頭像
    台南園藝花卉工會

    大台南園藝花卉業職業工會

    台南園藝花卉工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